希洛,夏威夷的本真之城

希洛,夏威夷的本真之城

夏威夷之王卡美哈梅哈

1820年,夏威夷时局大致稳定,希洛迎来了第一批来自美国的传教士。他们在传播福音的同时,也向原住民教授英文等,并协助将夏威夷语拉丁化,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民智。但传教士们对草裙舞等夏威夷传统文化讳莫如深,禁止人们开展此类文化活动,生生将原住民和他们的传统文化割裂。我专门来到城中的莱曼博物馆(Lyman Museum),这里保留了一栋始建于1838年的两层白色建筑,它曾是传教士大卫·莱曼(David Lyman)和妻子的住所。房屋样式很简单,就建筑本身而言并无太多亮点,不过它是夏威夷第一批按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建筑风格所建的房屋,木料则选用了夏威夷本土树种,马克·吐温等人曾是这里的座上宾。1978年,这栋小楼被列入美国《国家史迹名录》。

莱曼博物馆

希洛和附近地区终年温暖,降水丰沛,是甘蔗生长的沃土。自19世纪初华人将制糖技艺带到夏威夷后,希洛周边的甘蔗种植园如雨后春笋。甘蔗园需要大量劳动力,华人、日本人、朝鲜人、菲律宾人、波多黎各人⋯⋯来到夏威夷,用汗水将希洛推上了蔗糖出口重镇的宝座。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习俗,成为新夏威夷人。上世纪中后期,夏威夷的种植业和制糖业开始衰败,旅游业逐渐成为经济支柱。

希洛一路走到今天并非一帆风顺,地震、火山喷发和海啸等灾难多次降临,但每次她都在疲惫和创伤中重生,再次出落得光彩照人。在众多灾难中,海啸恐怕是最令希洛难以遗忘的悲情往事。最近的两次海啸重创希洛,城里建起了太平洋海啸博物馆。1946年4月1日,当时还没有任何预警系统,一场远在阿拉斯加的地震掀起的狂涛登陆希洛,地势较低的居民区和商业区损毁严重,共有96人在这场海啸中遇难。一座露天时钟得以幸存,但没能挺过1960年5月23日的海啸。这次希洛发布了海啸预警,但此前多次为假警报,很多人当是又一次“狼来了”。这天凌晨,高度超过10米的巨浪冲毁了500余栋建筑,61人丧生。灾难过后,希洛不再允许人们居住在临海的低海拔地区,并将此前的居民区改建为公园绿地。如今,在滨海的主干道旁,矗立着那座被海啸毁坏的时钟,简洁的白色钟面上,黑色指针永远定格在凌晨1:04。

希洛历史上曾多次受海啸侵袭,这一大钟毁于1960年5月23日的海啸,指针永远定格在了灾难来临的时刻。

榕树大道·彩虹瀑布·农贸集市

对爱晒太阳的西方人来说,希洛的阴雨天太多,并不是度假的上佳之选,因此度假酒店群都集中到了阳光充裕的夏威夷岛西侧的科纳(Kona)一带。不过于我而言,科纳环境太过干热,冷却的熔岩流上连树木都难以生长,景观一眼就能望穿,缺乏葳蕤与灵气。幸好还有希洛,一条U形榕树大道(Banyan Drive)便将湿润热带地区的丰饶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希洛的榕树隧道,这些榕树多为名人所植,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。

大道两侧和路中央的隔离带上,顶天立地般矗立着约50株大榕树。这些榕树多是名人栽植,树前有小木牌写着植树人的名字,其中包括小罗斯福和尼克松。与其说是50株,不如说50丛更为确切。榕树的气生根从枝头生出,在希洛湿暖的空气中不断向下生长,终于入地,又渐渐长粗,成了新的茎干。因此原初的主干四周早被这些新茎包围,密密匝匝,已看不出哪里才是主干了。这些树丛没有五六个人是合抱不了的。它们高大的树冠遮天蔽日,围合成一个榕树的隧道。而它们身上附生着的蕨类、绿萝和龟背竹等植物,枝缠叶绕,垂垂坠坠。驱车行驶在大道上,不得不感叹这才是热带天堂的模样。

希洛街景

作别榕树大道,驶过希洛有些慵懒的小小城区,不出10分钟便来到另一葳蕤所在:彩虹瀑布(Rainbow Falls)。瀑布位于怀卢库河州立公园内。怀卢库河全长约45千米,是整个夏威夷群岛最长的河流,它发源于冒纳基亚火山东坡海拔约3300米处,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,冷凝成雨,汇入河中。河水一路奔袭,日复一日切割着火山山体,当它流到州立公园时,已经快到入海口了。刚停好车,便隐隐听见轰鸣的水声,信步登上台阶,站到了瀑布观景台上,只见绿树繁花围成的“画框”中,怀卢库河从24米高的巉岩上轰然跌落,一股枯草绿色的劲流向下俯冲,旋即散成白茫茫一片,隆隆注入深潭,激起一团水雾。由于水量丰沛,瀑布两侧还出现了细小的瀑布,如同左右侍卫。要是在晴好的上午前来,可以看到彩虹悬于瀑下,瀑布因此得名。瀑布后有一幽暗的熔岩洞穴,相传是夏威夷传说中女神Hina的寓所。

夏威夷最长河流怀卢库河在希洛跌落,造就了彩虹瀑布。 金文驰 摄影

每周三和周六,希洛农贸集市便如期开张。集市初设于1988年,当时只有4位农人在车里出售自产的农产品,如今有200多位摊主,是夏威夷岛上规模最大的露天市场。当地人和游客都一股脑混在一起,好不热闹。从各自购买的物品就不难将他们区分开来。熟练挑拣着芒果,或是抱一盆盛开的蝴蝶兰,或是选一块午餐肉musubi作午餐的,多半是当地人。这午餐肉musubi是很值得说道的夏威夷特色美食,一块大半个手掌大的饭团被塑成长方形,上面放一块同样形状的午餐肉,饭肉之间浇上酱油等酱料,再用海苔拦腰包裹起来。不用说,这是日本移民带来的饮食传统,但现在已被打上了夏威夷烙印。至于游客,能抵挡现场削椰子喝椰汁的不多,能认全种类繁多的其他热带水果的就更少了。集市上还不乏各种当地的手工艺品,如用夏威夷特有的树木制作的锃亮的木器、带有鲨鱼齿的夏威夷传统武器、当地艺术家绘制的美术作品⋯⋯

希洛农贸集市开市于1988年,现在已发展为夏威夷岛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集市。

皇室印记

傍晚时分,金光乍泄,葱绿的草坪上,矗立着卡美哈梅哈大帝高4.3米的全身雕像,他头戴用夏威夷管舌雀羽毛制成的金黄色羽冠,身披同样金黄的及踝羽毛披风。无论羽冠还是羽毛披风,在古代夏威夷只有统治阶级才能拥有。他坚毅的眼神直视希洛湾,左手执长矛,右手前伸,手臂上挂满了民众用花朵缀成的供奉。雕像基座周围以及前方的火山岩石墙上,摆着花束,挂着花环。即使不知道卡美哈梅哈的生平,也不难看出他在希洛人心中的地位。

卡美哈梅哈大帝塑像。1810年,卡美哈梅哈统一夏威夷各岛,建立夏威夷王国,奠定了其夏威夷“秦始皇”的历史地位。 金文驰 摄影

雕像的来历很有趣。上世纪60年代,一家公司斥资12.5万美元为其在考爱岛(夏威夷八大主要岛屿之一)的度假酒店专门定制这尊雕像。1963年,雕像在意大利完成,准备运往考爱岛。不料考爱岛的居民不乐意了,因为当年卡美哈梅哈统一夏威夷各岛时,控制考爱岛的国王迫于卡美哈梅哈的势力,拱手让出江山。考爱岛的居民认为考爱岛并没有被卡美哈梅哈“征服”,拒绝这一雕像上岛。由于希洛曾是卡美哈梅哈的皇家驻地之一,雕像后来被捐给了希洛,并于1997年立于此地。

在距雕像不远的希洛湾畔,坐落着利留卡拉尼公园(LiliʻuokalaniPark and Gardens),这是夏威夷历史上唯一的女王利留卡拉尼女王(Queen Liliʻuokalani)设立的。女王创作的《夏威夷骊歌》(Aloha ʻOe)至今仍被传唱,可谓夏威夷音乐的代表作之一。公园与希洛湾仅由一道长堤相隔,堤上椰影婆娑,堤外的海中有若干袖珍石岛,岛上生着外形酷似松柏的木麻黄,夕阳下、清波中,颇有些海上仙山的气韵。回头看公园,一池不规则的水塘几乎构成了公园的主体,这是怀霍努(Waihonu)池,其实和希洛湾是相连的,最初是原住民修建的鱼塘,既可捕鱼也可养鱼。池边用黝黑的火山岩砌成坡状,铺满草坪,景观利落。而曲折的小堤上,点缀着日本风格的小桥、石灯和石塔。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在这里相伴共生,这又何尝不是当代夏威夷社会的缩影呢。夕阳已经落到高大的冒纳基亚山后,海面上舟楫尽发⋯⋯和许多当地人一样,我也沉浸在这充满活力的景观中,幸福感满溢。一架准备着陆的客机从头顶掠过,上面的乘客不论是来度假、出差或是回家,当他们俯瞰此番人间,也会像我一样感动吧。

俯瞰希洛湾畔豪华度假区

若在复活节期间来希洛,还能赶上一年一度、为期一周的“欢乐君王节(Merrie Monarch Festival)”。“欢乐君王”指的是卡拉卡瓦(David Kalākaua,1836〜1891)国王,他的艺术修养极高,在位期间复兴了包括夏威夷草裙舞(Hula)等在内的一系列曾长期被传教士禁止的本土文化传统。卡拉卡瓦是卡美哈梅哈王朝的第五代君王,相比开国君主的指点江山,他给百姓带来更多的世俗欢乐。在欢乐君王节上不仅有各类演出,还少不了草裙舞竞赛。除了当地舞蹈团体,美国本土甚至日本等外国团队也纷纷前来,称欢乐君王节为全球夏威夷草裙舞的奥林匹克,也不算夸张。

在一年一度的欢乐君王节上,一支舞蹈团队正在参加夏威夷草裙舞竞赛。

灯火通明的舞台上,舞者或身着传统草裙,头顶、手腕和脚踝上都戴着蕨叶和花朵编成的花环,也有的团队一身现代打扮;有的队伍清一色如花似玉的夏威夷姑娘,也有的全是健壮的小伙⋯⋯或在夏威夷吉他声中温柔曼妙,或在动感的乐声中激越奔放。而在舞台后方,卡拉卡瓦的画像被鲜花簇拥,俯视着一切。我想到了一首夏威夷传统歌曲,其中一段唱道:

在天界的清明中

大美至现

卡拉卡瓦是他的大名

如阳光中永不凋零的花朵

绽放在冒纳基亚之巅

恐怕没有哪座城市比冒纳基亚山脚的希洛更适宜唱诵这一赞歌。

在希洛如画的热带风情中,当地人悠闲地享受垂钓之乐。

【全文刊于2017年5月号,更多图文阅读请订阅《世界知识画报》】

◎文字为作者原创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媒体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。

世界知识画报 ∣和你一起走世界

《世界知识画报》

合订本·2016

如需订购请添加世界知识画报

微信号:wap-2017

定价:150元(上下册)

免费平邮/挂号3元/快递20元

(海外及港澳台按实际邮费收取)

邮购热线:010-65275359 联系人:刘家彤

邮局汇款信息:

收款人:世界知识画报社

收款人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

邮编:100010

汇款人资料:请详细填写汇款人地址、邮编、姓名和电话,并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2016年合订本、数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