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馬的其他含義,請見「馬 (消歧義)」。
中國象棋棋子
帥(將)
仕(士)
相(象)
俥(車)
傌(馬)
炮(砲)
兵(卒)
「傌」、「馬」是中國象棋的棋子,每方各有兩枚。紅方為「傌」,黑方為「馬」。“馬”的移動稱爲“跳馬”,走法為:每一回合可以沿任何方向的直线走一步然后沿斜綫一步,即沿著漢字“日”的對角線從一段走向另一端,稱作“馬走日”。但如果馬的隔邻有任何一方的棋子,就不能走往那方向,稱爲 “隔脚马”、“蹩馬腿”、“撬馬腳”、“拐腳”或“擋腳”。
傌、馬棋子
通常情況下,“馬”的攻擊力與“炮”相當;但和炮相比,馬的走法迂迴,看似若無其事,然而八面玲瓏,厲害無比,素有「八面虎」之美名。根據在棋盤上不同的位置有“臥槽馬”“盤河馬”“窩心馬”等名稱。
北宋制式的中國象棋中,傌沒有拐腳的限制,相比之下,強於當時的俥(當時的俥只能向前行,不能後退,而不能轉彎,如同日本將棋的香車)。及至南宋制式發展成當今的走法。[1]
馬為騎兵,傌字的使用是為了分辨敵我,與字義無關。
傌(马)的起始位置
傌(马)的走法
拐馬腳(一)
拐馬腳(二)
拐馬腳(三)
拐馬腳(四)